那个手机屏幕上的小蓝点,它在动。
你看着它,就好像看着你自己,在城市的毛细血管里平稳地滑行,笃定、安详,你知道它会带你回家。这是一种近乎本能的信任,我们早就习惯了。但你有没有想过,这种信任的背后是什么?GPS,当然是GPS。一个听起来有点老派,像上个世纪迪斯科舞厅里传出来的词儿。
可就是这个“老家伙”,现在网住了60亿人。
六十亿。这数字太大了,大得有点不真实。地球上拢共才多少人?这意味着,我们几乎所有人的方向感,都被交托给了一个来自大洋彼岸的系统。它最初,可不是为了让你我能准时找到那家新开的网红餐厅。它的诞生,跟浪漫、跟便捷、跟生活……没半点关系。
它的血液里,流淌的是火药和冰冷的海水。
上世纪70年代,美军还在用一种叫“子午仪”的东西,几个小时才能告诉你一个大概的位置,士兵们在战场上,跟睁眼瞎也差不了多少。然后,GPS来了。24颗卫星,像24只永不眨眼的眼睛,悬在太空,冷冷地注视着地球。瞬间,游戏规则就变了。在沙漠里,一名士兵,几秒钟,就能呼叫来精准到窗户的打击。海湾战争,与其说是武器的胜利,不如说,是GPS的封神之战。
战争结束后,美国人做了一个堪称天才的决定。他们说:民用信号,免费。
这简直是把一把万能钥匙,递到了地球上每个人的手里。谁能拒绝呢?没人能。于是,这张网,从军营里,悄无声息地铺开了,覆盖了整个世界,那么柔软,那么体贴,让你心甘情愿地躺进去。一张依赖的大网。
然而,礼物,尤其是免费的礼物,总是有价码的。
就在所有人都为这份“免费午餐”欢呼的时候,一艘中国的货轮,就在公海上,漂着。四周是望不到头的海水,头顶是望不到头的苍穹。船员们跟往常一样,看着屏幕上的GPS信号,那是他们在这片蓝色荒漠里唯一的坐标和慰藉。
就那么凭空消失了。屏幕上,代表着自己的那个小点,凝固了,然后整个世界都变成了无效的灰色。茫茫大海上,这艘几万吨的钢铁巨轮,成了一片没有方向的铁叶子,只能在原地打转,无助地漂流。
那一刻的恐慌和屈辱,像一记耳光,狠狠地扇在了我们脸上。
那一盆冷水,才让我们彻底惊醒。原来,命脉攥在别人手里,是这种感觉。人家只要动一动手指,我们的轮船就会变成瞎子,我们的飞机就会变成聋子,我们的整个经济和社会,都可能在一瞬间停摆。
这跟战争无关,这关乎生存。
于是,我们下了一个决心。一个笨拙的,却无比坚定的决心:我们必须,要有自己的眼睛,悬在太空中。
1994年,一切从零开始。太难了,真的太难了。我们没有别人的技术,没有别人的经验,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,像个蹒跚学步的孩子。最初的北斗一号,只能覆盖中国,定位一次还要好几分钟,跟GPS比起来,简直不值一提。
一步一步,一个脚印一个脚印。北斗二号,覆盖亚太。北斗三号,覆盖全球。今天的北斗,在亚太地区的精度,已经能做到5米以内。在某些地方,甚至能达到厘米级。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“替代品”了。
而且,它学会了一项GPS不会的“独门绝技”。
GPS能告诉你“你在哪”,这很酷。但北斗,除了能告诉你位置,还能让你,告诉别人“我在这”。
就是那个短报文功能。在没有手机信号的荒野、戈壁、大洋深处,它能把你的坐标和信息,发出去。这不是什么锦上添花的功能,这是能救命的东西。汶川地震的时候,救援队就是靠着这个,从与世隔绝的废墟里,找到了一个又一个生命。现在,华为、小米这些手机,已经把它做进去了。在你陷入绝境的时候,它可能是你发出的最后一声呐喊,也是你等来的第一束光。
你可能都没注意过,它其实早就悄悄住进了你的生活。你扫开一辆共享单车,手环记录你昨晚的夜跑路线,或者,就是你打开地图规划回家的路……背后为你提供服务的,很可能,GPS和北斗,它们就在那里,一起。
现在,新出厂的国产手机,98%以上,都默认支持北斗。我们的服务,已经跑到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去年,这个我们从零敲出来的产业,产值已经超过了5700亿。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导航系统,它是一张名片,更是一块基石。
所以,再回头看那个60亿的用户数据,你还会觉得焦虑吗?
或许不会了。我们搞北斗,从来就不是为了跟谁去抢用户,去争个世界第一。商业上的成功固然可喜,但那不是初心。
初心,是源于那艘在公海上无助漂流的货轮。
初心,是为了在最关键的时候,不会被别人拔掉电源,不会被别人“卡脖子”。核心技术,是求不来的,更是买不来的。这无关输赢,只关乎命运。能把自己的命运,牢牢地,握在自己手里。
这,才是北斗真正的光。
配资知识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